<
y6h9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明末大军阀 > 明末大军阀 第90节
    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女人

    酒宴非常热闹,菜肴也准备的非常丰盛,看着这些伙食,难以想象夏河寨前千户所城内外大部分的军民都吃不饱饭。

    在戴璟彬等人的强烈要求下,刘衍站起来行祝酒词,众人都是轰然叫好,接着是戏班唱戏,再是几个官妓上来劝酒,众人都喝得酒酣耳热,众武官都是放浪形骸起来,或与众妓调笑,或是占些便宜,一个个的乐不可支。

    刘衍身旁的百户官田辉叙叙也是如此,此时他哪还有那种似醒未醒的样子?只见那田辉叙叙精神百倍的与那些官妓调笑着,两个大泡眼都发出炯炯有神的光芒,一个官妓袅袅娜娜地上来劝酒的时候,他便趁机抚摸她那粉嫩的里面,嘿嘿笑着,同时还猥琐的问道:“小乖乖,你唤什么名字,啧啧,瞧这手儿,好是细滑。”

    临席的百户黄文贤更是直接搂着一个官妓,那女人丰满的身躯紧紧靠在他那肥胖的身上,将一杯酒都喂进他的嘴里,黄文贤一把抱着那官妓亲了起来,含糊不清地说道:“美人儿,你可真是知情识趣。”

    黄文贤那张肥脸曾在身上,惹得那官妓咯咯的笑了起来,娇嗔不依。

    众官都是肆意笑闹,连称黄文贤果然是好汉,刘衍虽然很少出席这样的酒宴,但是也是看得哈哈大笑,对这种场面见怪不怪,这种程度的花酒可远远赶不上后世的程度。

    刘衍微笑看着,他缓缓喝着自己的酒,他身旁也是陪着两个官妓,席中只有刘衍有这种待遇,不过刘衍并没有动手动脚,酒也喝得不多,从始至终都很克制。

    戴璟彬见状便凑过来说道:“大人,可是这些女子不合大人的口味?俗话说得好:人不风流枉少年,大人可不要太死板,亏待自己了。”

    旁边百户田辉叙摇头晃脑地说道:“正是,大人,这些女子可是夏河寨前千户所城内最出色的美人,大人不要错过了。”

    他以贪婪的眼神看了刘衍身旁那两个女子一眼,咽了一口口水。那两个官妓都年约在十六、七岁,算是几个官技中姿色最出众的,这样的女子,却是轮不到田辉叙享用。

    百户迟许坐在一旁,他杯中的酒也动得很少,他很注意刘衍的神情。此时迟许笑着说道:“防守大人乃是雄伟奇男子,怕是这些庸脂俗粉进不了他老人家的耳目吧。”

    听迟许这样说,刘衍身旁一个官妓似嗔似怨的看向刘衍,一个则是膘了刘衍一眼,她斜依着刘衍,脸上神情似笑非笑的。两女之中,又以她姿色最为出众,她身材丰满,年约在十七岁。

    刘衍笑了笑,他站起身来,大声说道:“本官蒙操守李大人提携抬爱,初到夏河寨前千户所城上任。以后还要诸位同僚多多扶持。来、来,大伙喝酒。”

    众人轰然叫好,都是纷纷上前向刘衍敬酒,刘衍来者不拒,一杯一杯的喝下去,引起一片的叫好声,都是连称刘衍海量。

    最后刘衍也不知道喝了多少杯,他的眼睛却是越喝越明亮,只是脸上隐隐现出青光。

    陈勋、王越、汪博、苗绍、许铭、沈拓六人身边,也是有众多的人上前劝酒,陈勋等人还好一些,面对初到之地,都能克制着自己,没有喝太多的酒,可是王越却是喝得醉醺醺的,抱着一个什么人连称兄弟。

    酒宴酒过三巡,众人尽兴之后,一众武官这才散去,刘衍吩咐陈勋等人将带来的王家庄将士安顿好,黄文贤殷勤地引陈勋前往军营,戴璟彬则是将刘衍领到防守官府邸。

    这处防守官府邸是城内武官的议事之所。府邸后面是防守官眷属的宅院,亭台楼阁,庭道院落,好大的一片。以前刘衍曾随着王炆镇前来拜见过章海林,就吃惊过这里的奢华,现在这个宅院,却是归自己所有了,现在想想,世事还真是变幻无常啊。

    到了这里,刘衍和戴璟彬来到正堂上,二人分主宾落座之后,戴璟彬便又说了不少的恭维之语,随后便将王炆镇临走之前交待的一些事宜说了一下。

    王炆镇临走时交代的事情,也无非就是一些人口钱粮之事,刘衍听了一阵便点头示意,这些事情光听没有,必须要经过实地的勘查才能做数。

    之前王家庄的情况不就是这样吗?账面上的兵备、钱粮、人口与实际上的数额根本都核对不上。

    所以刘衍此时也只是走一个过场,既然戴璟彬要回报,那自己就听一听好了,不会太当真。

    公事都说完之后,戴璟彬便起身准备告辞,在走之前,戴璟彬还抱拳说道:“启禀大人,这府邸之中的侍女和下人,都是之前章大人招募的,那些都是老人,干事也算勤快。大人如果觉得不妥,属下这两日便重新安排人手?”

    刘衍看了看四周,这边果然操持得一尘不染,可见那些仆人还都算是尽心尽力的,于是便说道:“不用了,就先用这些仆人,不用换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,是。”

    接着,戴璟彬想起一事,说道:“对了大人,方才服侍你的那两个女子,属下见她们也算伶俐,便将她们赎身脱籍,就送于大人暖脚捂被吧。如此,大人闲时听听曲,也可以聊乏解闷。府内如缺什么丫头老妈的,就大人便自己慢慢置办,属下便不参合了。”

    刘衍要说什么,忽然想到一点,那两个女子不就是戴璟彬的“投名状”吗?戴璟彬想的就是用两个女子,来拉近与自己的距离。

    此时刘衍心中暗道:“我刚刚接管夏河寨前千户所城,肩上的担子很重啊,夏河寨前千户所城也算是一处要地,操练军马,修理城池,征收屯粮,哪一样都不是等闲之事,还需要这戴璟彬从旁协助,至少也要在入城初期协助我一下。”

    大明以八事评判卫所驻守将领,乃是:积钱谷、修险隘、练兵马、整器械、开屯田、理盐法、收塞马、散叛党。卫所各处的百户官以上将领都是如此。当然,朝廷对于卫所官军这样的守备将兵来说,要求更是以屯田纳粮为重,纳征的子粒银多,便是政绩显著。

    刘衍新调入卫城,自然希望干出一点成绩,好让自己稳稳接任防守官之位。

    刘衍便笑着说道:“呵呵,那好吧,戴副千户有心了,那两个女子先送过来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呵呵,属下遵命!”

    随后刘衍便让戴璟彬先坐下,又问起夏河寨前千户所内的情况。

    戴璟彬却是沉吟了一番,然后才说道:“大人出任防守官之后,属下以为大人切记不可过于死板。夏河寨前千户所城这个地方,不比王家庄百户所,人与事都复杂了许多。还有那百户官田辉叙,他算是夏河寨前千户所城的老人了,以属下之见,大人便照应一二吧。其余几个百户官也都不是善类,平日里属下也不愿意与他们发生争执,大人如果想要敲打一番,定要三思而后行。”

    刘衍闻言点了点头,然后大笑起来,说道:“如此,那本官就谢谢了。”

    戴璟彬很有眼力,急忙站起身来,抱拳说道:“大人客气了,那大人就休息吧,属下告退。”

    次日清晨,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,看窗外阳光灿烂,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。

    刘衍早早的梳洗完毕,便将这防守官府邸改为千户官厅,并且命人将夏河寨前千户所的一应文卷找来,刘衍要一一查验。

    随后文卷还没有送来,昨天戴璟彬送的两个女子却跟着一个老妈子来到了正堂。

    看着那两个女子,刘衍也想起了昨天戴璟彬的一番话,于是便陷入了沉思。戴璟彬专门将她们赎身脱籍送于自己,有什么含义呢?还有他昨日提到百户官田辉叙,他与戴璟彬又是什么关系?

    刘衍思索着,现在信息还是太少,一时也想不明白,于是索性便不再去想了,只要有实力在,一切自当水到渠成。

    这天临近正午时分,一名执勤的小旗官来报,说是灵山卫操守官李大人派人送来请贴,邀请刘衍到府上赴宴,操守官李大人己协同城内一干文吏乡伸,为新任的防守刘大人摆酒庆贺,共叙同僚之仪。

    刘衍知道来到夏河寨前千户所城,免不了要与灵山卫一干文官小吏们打交道,他心中暗道:“也罢,就去会会他们好了。”

    此时在千户官厅内,正在执勤的是陈勋率领的前哨将士,此时值守制度还不完善,刘衍也只是让各哨轮流值守,每哨五天,等到制度完善之后再做调整。

    很快陈勋便接到了通知,住在军营的陈勋很快率部赶来了,此番陈勋只带了自己的一队护卫和一队夜不收赶了过来,毕竟要前往灵山卫,就需要骑马前去。

    刘衍准备了一番,并且将自己的千户官服换上,腰牌也别在了腰间。

    看着满头大汗赶来的陈勋,刘衍笑着说道:“走吧,到了灵山卫,又是一场宴席。”

    陈勋则是撇了撇嘴,说道:“昨天喝的酒我还没过劲呢,大人可别再让我喝了。”

    临走前,刘衍叫来署百户王越,说道:“今天晚上准备一辆马车,另外安排几名靠得住的将士,将戴璟彬送来的那两个女子送回王家庄去。”

    王越诧异的愣住了,说道:“大人这是何苦呢?大人堂堂千户防守官,弄两个姬妾也不是什么大事,即便夫人知道了,又能怎么样啊?”

    刘衍笑着没有说话,一旁的陈勋踢了王越一脚,说道:“大人怎么说,你就怎么做,哪里这么多的话语!”

    王越笑了笑,说道:“我这不是担心大人亏待了自己嘛,这这就去准备,明天正午之前,一定将人送到王家庄。我亲自带人去一趟,跟夫人说明情况,大人放心好了。”

    刘衍这才点了点头,然后便带着陈勋等众人出发,前往灵山卫城。

    第一百三十四章 如此官吏

    夏河寨前千户所距离灵山卫的距离说远不远,说尽也不算太近,刘衍、陈勋等人策马走了大半天的时间,这天傍晚时分才赶到灵山卫城。

    再次看到偌大的灵山卫城,刘衍的心情与当初北上青州的时候,已经完全不同了,此时刘衍心中充满畅快,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意境。

    “操守官胡宗明还好说,就不知道那些文官是个什么态度了。”

    明末文官对于武将的歧视和压制是出了名的,一个七品县令都敢指着五品千户武官的鼻子大声怒骂,而被骂的武官却一句话都不敢回禀,这就是明末文武之间的现状。

    陈勋笑着说道:“大人不要理会那些酸儒,他们有什么本事?要是真的有本事的话,让他们去战场上砍几颗首级回来看看!”

    刘衍不置可否的挥了挥手,嘱咐陈勋道:“待会见到了那些上官,你可不要乱说话。”

    “是,属下明白。”

    那操守官府邸距离灵山卫的南门并不远,刘衍等人到达的时候,操守官胡宗明己经领着大小一干官员在府邸门口迎接了。

    刘衍见状,急忙率部下马,朝着胡宗明抱拳行礼。

    “属下等见过大人!”

    刘衍虽然对于胡宗明并不感冒,此人在尧山之战中表现出来的本事,的确入不了刘衍的眼。可是胡宗明毕竟是刘衍的上官,而且至少在战后对于刘衍还算照顾,刘衍也乐得卖个面子给他。

    此时刘衍“动容”的说道:“属下等人怎劳大人在此等候,实在是折煞属下了!”

    胡宗明大笑着说道:“刘千户不必如此客气,你可是我灵山卫的大功臣啊,按照颜巡抚对你的评价,别说是在这里迎接你,就算是本官率队前去夏河寨前千户所将你请来,都是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胡宗明说的这些都算是实话,凭借刘衍在尧山山道一战的战功,灵山卫上下,乃至于巡抚颜继祖等一众上官,才算是在这次清兵入关的战事中顺利过关。

    要知道此番崇祯帝对于各部明军的战绩异常震怒,光是三品以上的大员,就已经抓了三十多人。武将的遭遇更是凄惨,只要查明是战败,或者是与战败的责任沾边的,一律就地斩首,光是五品以上的武将便被斩首了十八人!

   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凭借刘衍的战功,山东巡抚颜继祖有惊无险的过了关,以功过相抵的结果稳居高位,而灵山卫等山东一众将领,不但顺利过关,而且还有不少人因功升迁,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是一个奇迹了。

    此时胡宗明如此说了,周围一众官吏则是神情各异,刘衍也注意到这些人的表情,看官服,这些人便都是灵山卫城内的文官了。

    刘衍抱拳说道:“大人此言,折煞属下了!”

    “哈哈,不说了,咱们进去吧,酒宴已经准备好了,今日咱们不醉不归!”

    说完,胡宗明便拉着刘衍进入操守官府邸,陈勋带着一众夜不收、护卫也跟了进去,不过在进入第二道院门的时候,一众将士被胡宗明安排的一名总旗官领走,到侧跨院去吃喝,只有陈勋跟在刘衍身后进入了后院正堂内。

    跟在胡宗明和刘衍身后的那些文官,主要听闻胡宗明对刘衍的赏识,而且听闻山东巡抚颜继祖大人对他也颇为欣赏,这才跟着出来迎接的。

    此时众人看着胡宗明微笑着与刘衍边走边寒暄,这些文官虽然也时不时的跟着附和两句,不过他们骨子里的那股优越感,还是让人看了不舒服,刘衍身后的陈勋撇了撇嘴,刘衍倒是神情从容,与胡宗明谈笑风生。

    寒暄完毕,众人也来到了府邸正堂,胡宗明笑着招了招手,众人便依次落座完毕。

    这时操守官胡宗明便为刘衍介绍一干同僚,刘衍看到一大片头戴乌纱、身穿绿色官服,上绣鹌鹑或是练鹊补子的文官小吏,他们多为九品小吏或是杂职,严格来说,这灵山卫城内并没有什么文官,这些人在严格意义上应该都算是吏员。

    在这一群人中,有灵山卫儒学学正符张文奇,他身后是儒学训导蒋宏志与黄日勋。

    还有灵山卫吏目文苑、备荒仓大使王举、司吏祁官等人,此时他们看到一个小小总旗官出身的武人,现在竟成为一城的防守官,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此外还有医学司的典科王朝,刘衍曾从他手上要走了鲍学镇。

    还有灵山卫尉胡大关,是个身强力壮的中年男子,他管着城内的民壮两百多人,他们这些民壮,平时受操守官管辖,战时受操守节制。胡大关看起来对刘衍很是仰慕,此时对着刘衍满脸的崇拜。

    刘衍还注意到,在操守官胡宗明的身后,除了中千户所防守官季先海、胶州守御千户所守御官唐景明之外,还有灵山卫的一干乡绅,这些人此时却都对刘衍没有什么好脸色。

    一开始,刘衍也有些想不明白,自己应该没机会得罪这些士绅。可是仔细一想,刘衍便想明白了。

    应该是刘衍在王家庄推行新政策,不但带着军户开垦荒地、分发耕地和农具等,而且还推行了此时比较低的田税,这样的事情对于农户有着极大的吸引力。

    这些士绅家中的不少佃户都有逃脱的事情发生,而这些逃跑的佃户,便有不少人逃到了王家庄,变成了刘衍治下的军户百姓。

    “要是这样的话,那就别怪我了,要怪就怪你们这些吸血虫,太过贪婪了!”

    刘衍想明白其中的关节,便不再理会那些士绅了。

    此时胡宗明介绍完一众文官,便笑着张罗众人入席,这次的酒宴就设在正堂一侧的小厅内,有三桌。

    刘衍走进小厅扫视了一下,只见桌子上已经摆放了满满一桌子的佳肴。

    不过相比于昨日的武官宴会,这些佳肴明显有些素,也有些雅致了,缺少了武官宴会的那些大鱼大肉,而是多了许多素菜,以及高雅而有寓意的佳肴。

    众人落座之后,在操守官胡宗明的提杯之下,这场酒宴便开始了。

    不过与武官宴会不同的是,在场的文官和士绅没有武官那样的放浪形骸,文人之间的宴会更是无聊无趣之极。

    胡宗明招待刘衍,在一番礼节性的寒暄之后,说了一些什么文武共济,上报君王,为圣君分忧之类的废话之后,在场的一干文人乡绅便提议作诗作词,由在场的乐妓们现场瑟筝弹唱,他们兴致都非常高,诗作了一首接一首,词谱了一曲又一曲,越作越是兴高采烈。